新闻动态
广东光伏发展之路:技术密集型的新一代薄膜光伏
发表时间:2014/5/4
广东是全国的经济大省,用电需求殷切,特别在日间工厂开工的时候。此外,广东的屋面资源丰富,据估计达到3.8亿平米,以模组转效为18%的单晶薄膜Monomax组件计算,可以安装68 GW的光伏发电系统,每年提供680亿度的清洁电力,占全省总电耗的14%。此外,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闲置土地资源丰富,对发展地面电站提供了保障。假如按国家规划的60%为屋面光伏推算,结合地面电站,广东的总光伏市场容量长远来说足以支持110 GW的安装量,总资金需求达到约8000亿元人民币。这是广东的公共财政所没法承受的。外国的经验也说明通过公共财政直接补贴安装和电费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要设计出可释放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政策工具才可实现光伏发电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广东是轻工业大省,却是光伏产业的落后省,部分地区官员对光伏产业的知识不全面,面对光伏寒冬手足无措,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不足,坐失发展的良机。如何为广东选择一条发展光伏产业及光伏发电的道路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技术密集型的新一代薄膜光伏是广东的道路
广东欠缺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也低,故此,发展以基础资源为支撑的晶硅产业绝非广东的道路。由产业竞争的角度看,现代的产业竞争是多维度的竞争,包括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地区产业链与地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还有就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竞争。当前中国的光伏大省主要以晶硅产品为主,布局于十年前,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也培育出一批理解光伏产业的优秀官员。因此,这些省份与广东比较有非常强的比较优势,故此,广东要加入晶硅的竞争是困难的。不管多优秀的企业,在欠缺完善产业链的支援及政府的支持下,长远来说都无法和江浙一带的企业竞争。因此,由资源和产业竞争的角度出发,晶硅产品的制造业并非广东发展光伏产业的选择。 广东要在光伏的竞争中突围,必须结合政府和民间的力量发展第二代光伏技术——薄膜技术,通过技术及资本的结合,利用金融创新去为广东铺平光伏的道路,通过生产新一代的高转效薄膜太阳能电池去突围。由我们发展硅薄膜的经验教训总结,低转效的产品并不适合屋面市场,只有通过硅薄膜和硅片的结合产生的转效达到22%的电池才可以有效地占据市场。 广东的装备企业林立,东莞宏威数码在出现商业纠纷前也已完成成套高效电池生产方案的研发,足以支撑广东以较低的设备投资进入高转效的年代,通过以技术及装备为竞争核心的高转效单晶薄膜电池去打造一条全新的薄膜光伏产业链。 为了推动高效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金融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广东可以通过与设备商的合作,于产业的导入期推出风险回购的政策工具,利用保险杠杆去释放金融杠杆,使企业的设备融资得以解决。 利用政策工具突破国家财政补贴的局限
当前的国家政策是每度的屋面光伏发电作出0.42元的补助,为期20年,而各地区为了增加投资者的热情,也纷纷推出以降低每瓦实质投资为基础的初装补贴,或提高每度发电收益为基础的发电补贴。然而这些政策都没解决光伏发电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便是光伏项目可独立融资的问题。当前银行的融资周期短,并且融资的依据是业主的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抵押,这并不利于释放民间资本及金融资本。而财政的直接补贴在资源使用的角度看是低效率的,行政成本高,欠缺杠杆。这类的政策远不能满足释放本省光伏资源,并利用本省光伏资源去推动光伏制造业发展的目的。更有效的方法是和电网公司成立联营的光伏发电保险局,把计划用作补贴的资金注入保险局,为核准的屋顶光伏项目提供十年期75%的融资担保。